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内燃机工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内燃机工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了在工质膨胀中获得较多的功,工质应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在热机的不断工作中,为了方便工质流入与排出,还要求工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在物质的固、液、气三态中,气态物质是较为理想的工质。
工质 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依靠它在热机中的状态变化(如膨胀)才能获得功,而做功通过工质才能传递热.编辑本段充当工质的最基本条件是 要有好的流动性和受热后有显著的膨胀性,并有较大的热容量及安全可靠。工程中最适于编辑本段充当工质的是 气体或由液态过渡为气态的蒸气,如蒸汽轮机中的蒸汽,内燃机中的燃气,制冷装置中的氨蒸气等。
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准的,它不考虑动力输出过程中机械摩擦和附件消耗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可以直接反应由燃烧到热功转换的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有效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用来直接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性能的优劣。
1.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的工质是理想的双原子气体,其物理化学性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而实际循环中,燃烧前的工质是由新鲜空气、燃料蒸汽和上一循环的残余废气等成分组成的...
2.传热损失,理论循环***设燃烧壁面是绝热的,忽略的传热损失,而实际循环中是有传热损失的
3.换气损失,内燃机的理论循环是忽略换气过程的,而实际循环当然有进排气损失
4.燃烧损失,也叫时间损失,即燃烧速度是有限的,还有不完全燃烧的燃烧损失
内燃机的热效率一般30%到40%之间,几乎达不到50%,这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说,1,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燃料在气缸内不可能做到完全燃烧损失能量,2活塞在气缸内运动要克服摩擦损失一部分能量,3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温度高带有损失一部分能量,真正做有用功的能量只占了总能量的一小部分,所以效率不可能达到50%。
一般来说,常见发动机的热效率是这样的。
1. 蒸汽轮机热效率:4%-8%;
2. 汽油发动机热效率:25%-35%;
3. 柴油发动机热效率:35%-45%。
不夸张地说,每前进1%都是能拿出来炫耀的。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
任何一种热机的热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所以,科学家开尔文给第二定律表述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内燃机工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燃机工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