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燃机 > 正文

内燃机 翻译,内燃机翻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内燃机 翻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内燃机 翻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配斯点火什么意思?
  2. 中国内燃机专家?

配斯点火什么意思?

"配斯点火" 这个词应该是"发动机点火系统"(ignition system)的中文翻译错误。发动机点火系统内燃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适当的时刻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点火系统通常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分电器(在分布式点火系统中)、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以及点火模块部件。这些部件共同工作,确保在每个气缸的正确时间产生电火花,从而实现高效燃烧过程。

内燃机 翻译,内燃机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火系统的性能对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排放燃油经济性和运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点火系统对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中国内燃机专家?

潘承孝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工程和内燃机专家,也是我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

潘承孝早年曾留学美国,主攻汽车机械、内燃机专业。归国后,他在西北工学院任教十年,先后担任教务长、院长等职,在职期间,将这所学校建成了享誉全国的高等工科院校。解放后,他组织重建了河北工业大学,历任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其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及颇具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近七十年的教学生涯,更是培养了无数国家建设急需的栋梁之材,如今,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汽车机械、内燃机专家都是潘承孝的***。

内燃机 翻译,内燃机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潘承孝,18***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在20年代,当汽车、内燃机还是新学科时,潘承孝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掌握了这门学科。归国后,在30年代我国工科大学开设这两门课程者还是屈指可数时,潘承孝就是最早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教授之一。

潘承孝的治学严谨,首先表现在他的严于律己上。他执教期间,一人讲授3门专业课,还兼任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行政工作,然而对备课认真,一丝不苟。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一致反映他讲课逻辑性强,深入浅出,口齿清楚,既严肃又活泼,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备课精益求精,每年的讲课内容都有新的补充。在当时,很难得到国外书刊,但他尽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教材内容,随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思维。他对教学的高度负责精神***钦佩。

潘承孝还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材。1932年,他在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书,学生李耀滋拿着一个小问题来请教,潘承孝细心解答之后,问道:“你在一、二年级的功课不算太好,经常贪玩缺课是不是?”李耀滋顿觉惊讶,问:“先生刚刚接的课才几天,怎么会晓得我以前的情况?”潘承孝继续说道:“据我观察,你的天资并不差,如果以后能注意听讲,不逃课,成绩是会赶上的。”几句温和的鼓励,使李耀滋很受感动。后来,李耀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潘承孝还与国外联系,引进美国大学的科教书,如物理、高等数学、内燃机原理等,并组织翻译。

内燃机 翻译,内燃机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图名利,心细如发,待人诚恳,一心办事,潘承孝一生就是如此。他的举动也时刻感染和激励着每个人奋进。

胡国栋,中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和内燃机专家。

胡国栋(1915-1992),安徽安庆人,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和内燃机专家、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理论的奠基人、中国内燃机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国家一级教授、大连市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一批研究生导师和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在昆明中央机器厂工作,任主任工程师;1945年赴美国工作考察,1948年回国,在上海通用机器公司设计处处长;1949年应聘到大连大学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任教授,历任机造系、机械系、二机系、造船系主任、学校教育工会***、内燃机研究所所长等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内燃机 翻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燃机 翻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