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吉原,原名刘志强,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出生于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刘吉原以其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而闻名,他的著作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选注》等。刘吉原还是一位活跃的社会公益人士,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多次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刘吉原是当代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刘吉(1935— ),原名赵御褆,安徽安庆人。学者。1953年自杭州一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其间加入***,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工作。1983年后转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以及宏观经济政治文化。历任上海市科协副***、***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体改委主任。199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93—1998年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其间参与起草***中央全会文件。1999年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学术委员、博导。2000年后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理事会***,兼任上海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东方研究院院长、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等。著有《社会主义改革》、日记《匣中剑声》、《政企分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战略对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论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
潘承孝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工程和内燃机专家,也是我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
潘承孝早年曾留学美国,主攻汽车机械、内燃机专业。归国后,他在西北工学院任教十年,先后担任教务长、院长等职,在职期间,将这所学校建成了享誉全国的高等工科院校。解放后,他组织重建了河北工业大学,历任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其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及颇具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近七十年的教学生涯,更是培养了无数国家建设急需的栋梁之材,如今,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汽车机械、内燃机专家都是潘承孝的***。
潘承孝,1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在20年代,当汽车、内燃机还是新学科时,潘承孝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掌握了这门学科。归国后,在30年代我国工科大学开设这两门课程者还是屈指可数时,潘承孝就是最早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教授之一。
潘承孝的治学严谨,首先表现在他的严于律己上。他执教期间,一人讲授3门专业课,还兼任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行政工作,然而对备课认真,一丝不苟。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一致反映他讲课逻辑性强,深入浅出,口齿清楚,既严肃又活泼,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备课精益求精,每年的讲课内容都有新的补充。在当时,很难得到国外书刊,但他尽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教材内容,随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思维。他对教学的高度负责精神***钦佩。
潘承孝还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材。1932年,他在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书,学生李耀滋拿着一个小问题来请教,潘承孝细心解答之后,问道:“你在一、二年级的功课不算太好,经常贪玩缺课是不是?”李耀滋顿觉惊讶,问:“先生刚刚接的课才几天,怎么会晓得我以前的情况?”潘承孝继续说道:“据我观察,你的天资并不差,如果以后能注意听讲,不逃课,成绩是会赶上的。”几句温和的鼓励,使李耀滋很受感动。后来,李耀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潘承孝还与国外联系,引进美国大学的科教书,如物理、高等数学、内燃机原理等,并组织翻译。
不图名利,心细如发,待人诚恳,一心办事,潘承孝一生就是如此。他的举动也时刻感染和激励着每个人奋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